云南大学:双轮驱动 培养西部高层次商旅人才
2025-09-27九月初,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通过创新构建“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双轨培养机制,该学院已成功培养超千名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8%以上,在校生满意度达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云南大学对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的深刻响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须将产教融合作为专业学位建设的基本要求与评估核心。面对课堂与社会场景割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评价标准学术化等现实困境,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自2022年起系统性推进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聚焦“课堂”与“社会”育人场景割裂的问题,提出“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以“理论—实践—产业价值转化”为三级进阶路径,建成覆盖物流、农业、新能源、文旅等云南特色产业的75个实训基地,包括30个深度合作的重点基地。其中,“云南大学—云南省能投物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云南大学—怡美实业旅游管理培养基地”等4个标杆项目于2024年通过验收,成为区域产教融合的典范。近三年来,这些基地累计接收1000余名研究生开展中长期实践,使学生真正深入企业一线、项目攻坚现场,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职业胜任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将“案例教学”作为驱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知识引擎”。该学院专门成立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支持师生基于云南本土企业实践开发高质量教学案例,构建“企业痛点→案例开发→课堂研讨→实践验证→方案反馈”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案例建设成果显著。获教育部主题案例立项11项,22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95篇收录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其中23篇荣获“全国百优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服务于课堂,更反哺企业决策,形成“案例开发—人才输送—企业赋能”的立体化服务模式。
该校将“嵌入式产教融合”与“案例教学”互哺共生,形成了深度协同的双轨机制。产教融合为案例开发提供源头活水,案例教学则转化为实践创新的理论工具。二者共同构建“课程教学—实践嵌入—案例反哺”的循环体系,推动产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深度结合,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明确要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须源自企业真实问题,聚焦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案例诊断等应用型。在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强化产业实效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该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代表性奖项60余项,其中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的国家级赛事奖项累计达35项;毕业生论文100%基于企业真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多项成果被合作企业采纳应用。2025年QS官方数据显示,云南大学MBA(含旅游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用人单位普遍评价“上手快、接地气、善创新”。
作为西部高校,云南大学扎根云南本土产业特色,聚焦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设“企业数智化创新”“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实践课程,举办“问道滇商”品牌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服务区域发展,更为西部乃至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
未来,云南大学将继续深化双轨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服务于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贡献“云大智慧”。(赵书虹、宋乐、赵柱华)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